 |
 |
公司地址:張家界市永定區華天城鉑金大廈6F |
團隊接待:0744-8888952 8888962 |
散客接待:0744-8882589 8882689 |
自動傳真:0744-8882581 |
 |
 |
 |
 |
 |
 |
 |
相信品牌的力量 中國張家界國旅 |
國旅集團采購旅游資源 經濟實惠 |
全國百強旅行社 湖南張家界品牌大社 |
湖南張家界國旅誠信服務23年 |
7*24小時專屬人工服務聆聽您的來電 |
全程旅游產品純玩品質無購物 |
開具正規旅行社旅游服務發票 |
截止目前高品質服務3121387位游客 | |
 |
 |
 |
 |
 |
 |
 |
| |
|
來源:湖南張家界旅游 | 作者:本站 | 編輯:www.cxwlys.com | 訪問次數:次 |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塔臥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東北部、地處東徑109’45”,北緯29’20’,平均海撥380米,東西直徑17.5千米,南北寬20千米。東與張家界市永定區羅塔坪鄉交界,南與永順縣顆砂鄉相連,西與永順縣萬坪片區毗鄰,北與張家界市桑植縣利福塔鎮接壤,總面積350.2平方公里。 塔臥古屬溪州(永順古稱溪州),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歸流后,永順設府置縣,塔臥仍隸屬永順縣,該鎮現有“江西街”、“荊州街”舊址遺存。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肖克、王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在這里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全國十幾個較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也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的長江南岸最后一塊紅色根據地。1934年10月24日,由任弼時、肖克、王震率領的長征先遣隊第六軍團與賀龍、關向應領導的紅三軍在貴州印江木黃會師,紅三軍即時恢復紅二軍團番號。兩軍團遵照黨中央開辟新根據地的戰略意圖,揮戈東向,開展湘西攻勢,11月7日攻克永順縣城,11月6日取得了十萬坪大捷,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繼而乘勝占領了桑植、大庸,11月26日在大庸(今張家界市)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邊臨時省委、省革命委員會和省軍區,12月10日,省級機關遷至永順塔臥,相繼建立了十幾個縣(或帶地區性)的黨委、九個縣革委(或蘇維埃),近七十個區、三百三十多個鄉蘇維埃政權,根據地范圍包括湖南西北、湖北省西南、四川省東南、貴州省東北部交界地區,其根據地和游擊區共達三十余縣,縱橫千里,根據地人口約200多萬人,逐步形成了以永順、大庸、龍山、桑植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 根據地建立后,紅二、六軍團領導根據地各族人民英勇戰斗,先后粉碎了國民黨80多個團的六路圍攻,殲滅敵軍萬余人,繳獲槍支萬余條,在戰略上牽制了敵軍,有力地策應了紅一方面軍的長征和其他革命根據地斗爭。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員會領導下,根據地人民積極配合紅二、六軍團,為建立和保衛革命根據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永順蘇區(永保、郭亮二縣蘇維埃所轄地區)有8萬余人參加和支援紅軍作戰, 11800多人犧牲,10000多人參加了紅軍,紅二、六軍團由會師的7000多人增加到20000多人,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二方面軍,為積蓄革命力量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5年9月,國民黨調集130個團的兵力,再次對湘鄂川黔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圍剿”,紅二、六軍團決定退出湘鄂川黔根據地中心區域,于1935年11月19日,從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開始戰略突圍。留守根據地中心區域的紅十八師,神速遷回,牽制敵人,策應紅二、六軍團主力戰略轉移。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群被政府逐步征收保護,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永順塔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該舊址正在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 |